曼語
不知這兒能掛多久~msn到wordpass~再到這兒!!!!

目前分類:引用他人網誌~ (1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文章分享: 23件奢侈品,你有幾件?

 

 

From: http://citytalk.tw/sn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16&rpid=1644&page=1&like=1644&floor=1

 

親愛的朋友:

祝福每個人都可以擁二十三件奢侈品 ^ ^

幸福其實可以很簡單^ ^

願一生的二十三  件奢侈品永伴你行













1.能背著包包走天下的健康






2.舒心的工作





3.起風的天總有人提醒你加衣



4.睡著的時候總有人為你蓋被





5.穿上便宜Ŧ卹也很聚丙烯的健康身材






6.寫得一手好字





7.想旅行時總有談得來的朋友願意請假陪伴





8.每天都能踏實地睡個好覺






9.會欣賞美麗的心和能欣賞美麗的心情





10.每時每刻都過得有意義和幸福





12.心中永的自由



13.帶給他人向上的精神特質






14.學會放棄






15.學會承受



16.接受並珍惜生活賜予你的一切




17.親自播種,收穫




18.珍藏一件凝聚情感的物品




19.尋找失落的童心






20.心境開闊





21.信守一個諾言



22.嚐遍美食






23.偶爾使個小小壞


  

23

.把你所能想到的一件浪漫的事變為現實














曼妮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孩子們,你可知道老年人九大需求嗎?    from:網路文章



 

孝親佛門寫於 2010年8月26日 13:22

 







 一、健康需求: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懼死的心理,希望全社會對老年人的健康能有所保證。    


 


 二、工作需求:離退休、病休的老年人多數尚有工作能力和學習要求,驟然間離開工作崗位肯定會產生許多想法。對這樣的老年人如不給以工作和學習的機會,自己又不能創造這方面的條件,將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三、依存需求:人到老年,會感到孤獨,希望得到社會的關心、單位的照顧、子女的孝順、朋友的往來、老伴的體貼,使他們感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靠。    


 


四、和睦需求:老年人都希望有個和睦的家庭和融洽的環境,不管家庭經濟條件如何,只要年輕人尊敬、孝順老人、家庭和睦,鄰里關係融洽,互敬互愛,互幫互助,老年人就會感到溫暖和幸福。    


 


五、安靜需求:老年人一般都喜歡安靜,怕吵怕亂。有時老同志就怕過星期天,這一天兒孫都來了,亂嚷嚷地過了一天,很多老年人是受不了的,他們把這天叫作“苦惱的星期天”。    


 


六、支配需求:由於進入老年,社會經濟地位的變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權都可能受到影響,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惱。


    


七、尊敬需求:原先有地位的老年人離開工作崗位後臺產生一種由官到民、由有權到無權的感覺,或情緒低落,或有自卑感,就會產生“人走茶涼”、“官去命轉”的悲觀情緒。遇朋友歎息,甚至不願出門,不願到單位去,不願參加社會活動。長此下去,則會引起精神抑鬱和消沉,為疾病播下種子。    


 


八、坦誠需求:老年人容易多疑、多憂、多慮、求穩怕亂、愛瞄叨。他們喜歡別人徵求他的意見,願出謀獻計。我們對老年人這些心理特點,要以誠相待,說話切忌轉彎抹角。    


 


九、求偶需求:喪偶的老年人獨自生活,感到寂寞。子女照顧,也非長久,別人都代替不了老伴的照顧,所以子女應該支援老年人的求偶需求


 


 


 

曼妮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天讀一遍,不久你就會變!


From: http://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0223593572#!/note.php?note_id=143103262385058&id=100000077033277&ref=mf


 


1、別低估任何人。


2、你沒那麼多觀眾,別那麼累。


3、溫和對人對事。不要隨意發脾氣,誰都不欠你的。


4、現在很痛苦,等過陣子回頭看看,會發現其實那都不算事。


5、和對自己有惡意的人絕交。人有絕交,才有至交。


6、學會寬容傷害自己的人,因為他們很可憐,各人都有自己的難處,大家都不容易。


7、學會放棄,拽的越緊,痛苦的是自己。


8、低調,取捨間,必有得失。


9、不要試圖給自己找任何藉口,錯誤面前沒人愛聽那些藉口。


10、慎言,獨立,學會妥協的同時,也要堅持自己最基本的原則。


11、付出並不一定有結果。堅持可能會導致失去更多。


12、過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記,但一定要放下.


13、活得輕松,任何事都作一個最好的打算和最壞的打算。


14、做一個簡單的人,踏實而務實。不沉溺幻想。


15、不說謊話,因為總有被拆穿的一天。


16、別人光鮮的背後或者有著太多不為人知的痛苦.


17、盡量充實自己。不要停止學習。不管學習什麼,語言,廚藝,各種技能。


18、注意自己的修養,你就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


19、孝順父母。不只是嘴上說說,即使多打幾個電話也是很好的。


20、愛父母,因為他們給了你生命,同時也是愛你愛的最無私的人。


21、偶爾也要現實和虛偽一點,因為不那樣做的話,很難混。


22、收斂自己的脾氣,偶爾要刻意沉默,因為沖動會做下讓自己無法挽回的事情。


23、無論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要思考。


24、永遠不要給背叛過自己的朋友第二次的背叛的機會。


25、無論是誰,都有自己的限度。特別是信任。


26、懂得傾聽別人的忠告。


27、別人說的記在腦袋裡,而自己的,則放在心裡。


28、盡量不要講同事朋友的八卦。


29、信佛,信因果,在真正的因果面前,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30、坦然接受生活給你的饋贈吧,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


31、真正了解無常的含義,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不是永恆的,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也不是永恆的。


32、要快樂,要開朗,要堅韌,要溫暖,對人要真誠。


33、空虛無聊的時候就讀書,但一定得有自己的生活目標和計劃。


34、對人性的弱點有清醒的認識,但要相信真誠的愛情,對愛情永遠懷有單純的向往。


35、不要太過依賴除自己以外的人,因為只有自己不會拋棄自己。


36、永遠對生活充滿希望,對於困境與磨難,微笑面對。


37、多看書,看好書。


38、少吃點,吃好的。


39、古龍說過,愛笑的女孩子,運氣不會太差。


40、多交朋友,交好的朋友。女人一定要有閨密。


41、請記得,好朋友的定義是:你混的好,她打心眼裡為你開心;你混的不好,她由衷的為你著急。


42、要有夢想,即使遙遠


43、努力愛一個人。付出,不一定會有收獲;不付出,卻一定不會有收獲,不要奢望出現奇跡。


44、承諾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美好的東西往往不會變為現實。


45、每個人都有自己鮮明的主張和個性,不要識途去改變他人,同樣,也不要被他人所改變。改了,就不是自己了。


46、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沒有十全十美的人,關鍵是清楚到底想要什麼。得到想要的,肯定會失去另外一部分。如果什麼都想要,只會什麼都得不到.


47、這個世界最脆弱的是生命,身體健康,很重要。


48、老天爺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


49、不要試圖控制別人,不要要求別人理解你.


50、活在當下,別在懷念過去或者憧憬未來中浪費掉你現在的生活.


51、不要忘本,任何時候,任何事情.


52、要誠懇,要坦然,要慷慨,要寬容,要有平常心.


53、學會忘記, 善忘是一件好事.


54、要樂觀,要積極,多笑,多照鏡子.


55、相信他說的話,但不要當真。


56、凡事多長心眼。


57、不要自作聰明。


58、做自己的決定。然後准備好承擔後果。從一開始就提醒自己,世上沒有後悔藥吃。


59、自己不喜歡的人,可以報之以沉默微笑;自己喜歡的人,那就隨便怎麼樣了,因為你的喜愛會擋也擋不住地流露出來。


60、相信因果報應!相信輪迴!


61、要學會忍耐與堅持!


62. 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愛情……時間可以沖淡一切.


63、不要做刺猬 能不與人結仇就不與人結仇,誰也不跟誰一輩子,有些事情沒必要記在心上.


64、有時要學會聽取身邊人的意見,更多時候這樣才不會讓自己受到傷害。


65、忘記過去才能有新的開始。


66、這個世界很不公平。


67、不要太依賴朋友,人性基本都有惡的一面。


68、愛情很美好,相信愛情。如果連愛情都不相信那人生豈不太苦了?


69、想得到一樣一定會失去另一件東西。


70、痛苦讓人成長,是你進步的一個機會,一個挑戰。別害怕痛苦的事情,它有另一面積極的作用.


71、人就是孤獨的,緩解它帶來的痛苦的唯一方式就是平靜的接受它。


72、沒有經歷過的,永遠不能理解這些道理,但聽聽也是好的.


73、可以不美麗,可以不可愛,可以不溫柔,但是一定要誠實和善良.


74、喜愛一切美好的事物,贊美並享受它們所帶來的美好。


75、當困難來臨時,用微笑去面對,用智慧去解決。


76、要勇於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並承擔其帶來的責任。


77、愛家人,愛朋友,愛伴侶,愛孩子,然而,要真正為自己活。


78、永遠不要為已發生的和未發生的事憂慮。已經發生既成事實憂慮也於事無補,未發生的憑主觀臆測,無法推斷事情的走向,徒增煩惱而已。


79、不要老在別人面前傾訴你的困境袒露你的脆弱。


80、不要想著依靠別人,要有目標有追求,這與年齡無關。


81、做一個簡單的人,踏實而務實。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擾。


82、學會思考,頭腦清晰,明白自己的渺小,切忌自我陶醉。炮打出頭鳥,凡事不要強出頭,因為並沒有想象中的強!


83、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真的沒有誰離開誰就活不下去!


84、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體中的力量,因為當你選擇離開時,就會發現即使沒有你,太陽照常升起!


85、社會是有等級的,很多事不公平。別抱怨,因為沒有用。

曼妮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可有可無」的人



From FaceBook:  閱讀             寫於 2010年8月19日 10:36

 

 

 




一個人若不懂得在團隊中主動貢獻,讓團隊總是為了他必須特 別費心協調,就算他能力再好,也會變成團隊進步的阻力。


 


身為電腦工程師的朋友在公司人事縮減時被裁掉,他難過極了。


「我又沒有犯什麼過錯,」他沮喪地問同事們:「經理為什麼選擇把我裁掉?」


「大概是你哪裡做得不夠好。」


 


同事A說:「還記得上次他要你支援哪個部門使用電腦,被他逮到你坐在那裡沒事做?」


「什麼我沒事做?那時大家剛好都沒有問題,我才自己上一下網的,這 樣為什麼不行?我不是照樣在一旁待命,有人發問我不也是馬上就去?」朋友反 駁。


 


「就是啊!」同事B附和:「你經理留下來的另一個工程師,那天幫另一個部門的人修電腦,修到整台電腦壞掉,經理沒裁她,竟然是裁你,真說不過去!」


 


「你有冒犯過誰嗎?也許是別的部門的人說了你什麼壞話。」同事A又 問。


 


「會不會是那一次工廠那個無理的廠長不滿意你的態度?記得嗎?」同 事B說:「他不會用電腦還自作聰明,後來把自己電腦弄壞了,還將責任推到你身上?」 「但那次經理為我說話,他明白當時是廠長的錯。」朋友回答。


 


他們徒勞無功地討論了一個多小時,同事A終於說:「哎,不服氣你去問他嘛。」


 


「可是,」朋友猶豫了起來:「這樣好嗎?沒看人這樣做過……」


 


「我也覺得沒有必要去自取其辱,」同事B附和:「裁員還會有什麼理由?何必挑明了讓大家尷尬?」


 


「但是問清楚了,真有錯,下次可以做得更好不是嗎?」同事A說


 


同事A的話朋友回家想了好多天,一直耐不住心裡的不滿和疑惑,終於決定親自找經理談一談。


 


「我只是想了解一下這次裁員的原因。我知道這次為了精簡公司編制,總得有人給裁掉,但我很難不把裁員的原因和我的表現聯想在一起。」 朋友將在心裡排練好久的話一口氣全講了出來:「如果真的是我的表現不好, 請經理指點,我希望有改進的機會,至少在下一個工作上我不會再犯一樣的錯誤。」


 


經理聽完他的話,楞了一下,竟露出讚許的眼神:「如果你在過去的這一年都這麼主動積極,今天裁的人肯定不會是你。」   這回換朋友楞住,不知所措地看著經理。


 


「你的工作能力很好,所有工程師裡你專業知識算是數一數二的強,也 沒犯過什麼重大過失,唯一的缺點就是主觀意識太重。團隊中本來每個人能力不 一,但只要積極合作,三個臭皮匠就能勝過一個諸葛亮。如果隊友中某個不懂得 主動貢獻,團隊總是為了他必須特別費心協調,就算那個人能力再好,也會變成 團隊進步的阻力。」經理反問他:「如果你是我,你會怎麼辦?」 「但是我並不是難以溝通的人啊!」朋友反駁。


 


「是沒錯。但如果你將自己的態度和同事相比,以10分為滿分,在積極熱心這方面,你會給自己幾分?」經理問。


 


「我想我明白了。」朋友說。原來自己是個「可有可無」的員工。


 


「你有專業能力為基礎,如果你積極熱心,懂得藉著合作來運用團隊的力量,你的貢獻和成就應該會更大。」


 


接下來的半小時,朋友虛心聆聽經理給他的建議。他非常慶幸自己沒有假設某個被裁員的原因,躲起來怨天尤人,也很高興因為不恥下問,明白了自己的缺點在哪裡。


 


不僅如此,經理很高興能看到他如此上進的一面,幾天後親自打電話介紹他另一個職位,比原來的工作還好。


 


我們常常忘了人與人之間最寶貴的資源,就是合作關係──生活的框架告訴我們要保護自己,多做可能多錯,熱心多會受傷,於是我們寧可自掃門前雪、被動一些,甚至對人漠不關心。


 


一個人可以聰明絕頂、能力過人,但若不懂得藉由積極熱心來培養和諧的合作關係,不論多成功都得付出事倍功半的努力。   不積極熱心的人在團體中只會做好被吩咐的工作,願意付出的人就算能力有限,卻能帶動團體,集結眾人的力量,使工作加倍順利進行。


 


如果朋友在被裁員後就躲起來怨天尤人,就不可能透過經理的協助看到自己的缺點。好在他學會了合作的第一要件:主動關心別人的需求。


 


當別人感到被關心時也會付出相對的善意,分享自己的資源,就像朋友的經理願意介紹朋友到另一個更好的職位,這就是合作最大的益處。


 


維持良好的合作關係,能助你事半功倍。


 


團隊~別變成「可有可無」的人 


 


【版主曰】


很有體會


因為槍打出頭鳥


但出頭鳥也比別人有機會成功


 


華人總是害怕出頭或是表現


但成功常常只是比別人多踏一步而已


 


別成為思想的巨人,行動的侏儒囉!!


 


親愛的朋友,你說呢?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就按個【讚】


如果讓你心有靈犀就按個【分享】


你的鼓勵是【閱讀】的動力

曼妮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群處守住嘴,獨處守住心

 


 

 

 

 





 

日間,朋友閑談,無意中說到兩句話,很值得把玩。


群處守住嘴,獨處守住心。

 


 

這兩句話實際上是兩句教人如何立身處世的話。
第一句,群處守住嘴是要人在和別人相處的時候,註意自己的語言。
有的人和別人相處誇誇其談,顯得自己眼界開闊,知識淵博,積澱豐厚,豈不知他給人的感覺是輕薄、膚淺和狂妄。
有的人和別人相處,只管自己嘴上痛快,想說什麽就說什麽,毫無遮攔,毫無回避,往往無意中傷害他人。
禍從口出,語言給自己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還不知道為什麽,真是可悲。

 

 
人常說沈默是金,我想也可能是受傷之後的經驗總結吧。
沈默是金是一句極其樸素的語言,卻蘊含著極其耐人尋味的道理。

 

 
首先,語言上的沈默並不代表思維上的停止。

深邃的思想往往來源於貌似沈默的思索過程。

 

 
有的人不待對方把問題說清,就大談自己的見解和主張,結果語言條理不清晰,邏輯不嚴密,所談非所問,牛頭不對馬嘴。


而暫時沈默的人,在沈默中積極思考,在聽取中有效取舍,結果往往能抓住要害,點石成金,足見真知灼見,令人感佩折服。


其次,語言上的沈默並不代表思想上的空虛。

沈默是一個蓄勢等待的過程,

大地的沈默是在孕育著金秋的收獲,

雄鷹的沈默是在等待著振翅的高飛,

嚴冬的沈默是在集結著姹紫嫣紅的春天。

所以,沈默是為了更加有力的爆發。

 

我們經常為那些成功者鼓掌喝彩,卻不知他們在此之前那段艱辛的努力和甘於沈寂,甘於緘默的精神。
正所謂大器晚成,大音希聲,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是也。


沈默是一種品質,是一種修養,要的是對自己的苛刻約束,要的是對自己意誌的嚴峻考驗,要的是不卑不亢的堅持和忍耐。

 

 

 

第二句,獨處守住心。
古人雲,君子之心,昭之天下,不可使人不知。

 
即君子要坦坦蕩蕩。喧囂世塵,勢利紛爭,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難免要遇到好多不順心,不順意的事情。如何處理好這些事情恰恰是對一個人進德修行情況的嚴峻考驗。所以,我們常常需要一個人靜下心來細細思考和回味這些拂心之事。

 

 
所以,每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內觀其心,告訴你自己,你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自己的真面目就會在你眼前浮現,這樣經常的反思,你就會覺得真我的顯現讓平時欺瞞你的假我原形畢露,無處可逃,於此中你會羞愧難當,會真正善待靈魂深處的真我。這樣形成一種習慣,你的境界就會得到不斷的提高。

所以,論語中說,吾日三省吾身是也。
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常常想著別人對自己的好處,你就會善待對你好的每一個人。
那麽你就願意為他付出,你就願意與他進一步接好,你就會使這種友誼不斷鞏固和發展。
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常常想著自己對別人的好處,你就會讓自己的自我優越感不斷膨脹,從而失去真我的本性。
當他因為一時一事做得對你不利的時候,你就會感到很委屈,感到心裏很不舒服,就會找一個理由有力的懲治一下他,這不利於你的自我人格的完善,也不利於你的人際關系的和諧處理。


所以,當你遇到快樂的時候,你要記得克制,因為得意忘形,忘形傷本,忘本失性。
當你遇到困惑的時候,你不要忘記退一步思想,因為退一步海闊天高。
一念善,皆是善。一念惡,皆為惡!
所以要養成群處守口,獨處守心的良好習慣!

曼妮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愛情在“背叛”中塵埃落定    


 

 

 




感情的背叛已經成為了現在愛情的代名詞了,人們開始不再相信感情,只相信現實中的“當前”的一切。承諾和誓言都成了一種感情的裝飾品,為了一個目的,也許並非只是物質(只是性感),就可以說出一個使你淚如雨下的誓言來,一旦失去時間的效應,那?誓言就可以說成是一種“玩笑”。更有甚者,竟然說誓言就是一個文字遊戲,只是騙騙小孩子的東西。你看看,這樣子的想法已經不是可笑了,而是十分可怕了。


不知是哪位所謂的思想家,把人們的陳舊的不能再陳舊的思想從老祖宗的墳墓裏找了出來,然後再披上一個厚厚的現代化的外衣,說什?,感情也是一種可以消費的商品。這是為什?呢?其實很簡單,就是為了把感情的一切統統變為隨心所欲的物質,可以使感情變為一種可以隨便玩耍的“玩具”,想什?時候需要就取來。不需要的時候就放到一邊“閑置”起來。


其實這就是一種很自私的,極其不理性的論點。
現代愛情的問題除去這個原因以外就是那種從西方垃圾堆裏撿回來的那種“性”解放的思想在作怪,在這些人看來,性就是愛情,只要有了性都等同於有了愛情。 其實這純屬就是一個混蛋的邏輯,因為這些人根本就不懂愛情的真諦。

愛情是什?我們就不必多說了,因為說得太多了。
但是真正的感情往往並不像書中所描繪得那樣的美好和浪漫,因為愛情是由生活中的瑣碎構成的,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和變化,會使你經受一些挫折和困苦,也就是我們說的考驗。凡是經受住考驗的人們,才會享受愛情的甜蜜。


就是因為愛情的考驗,往往會有許多的人敗下陣來,不是誰來考驗,而是誰會接受這種考驗。這種考驗不是來自於人與人之間的考驗,而是來自於對感情的執著和忠誠的考驗。 現代人似乎對這種感情麻木了,不再像以前的人們那樣對感情的執著和忠誠了,他們覺得那樣會很累,會很不自由,所以他們為了獲得感情的自由和隨意,他們不再相信和忠誠於感情。
一旦失去感情的執著和忠誠,人們在感情問題上就會變得市儈。 感情的“背叛”者就走上舞臺,他們會大言不慚地說自己為了一個自由的情感才這樣做的。沒有一點慚愧的心理表示,似乎背叛比忠誠還要偉大!         現代愛情殘雜著太多的無奈,有著讓人迷茫。太多地哀傷不是來自於外界,而是自己制造。人們隨意的制造愛情,然後用自己毀滅愛情。愛來得容易,去的也快。

 
有的時候人們不把對感情的背叛當作一種道德,而是當作一種與生俱來的自由。
當他們到自己受傷的時候,忽然想到了這也是道德了,但是他們忘記自己也是這種道德大廈的損毀者,正是由於有他們這樣的損毀者的存在和蔓延,才是的感情得到的無處安生立命,被玩弄的感情的屍骨在感情世界裏早已屍橫遍野,已經使現代的人們失去了感情的美好傳承。

珍視你的感情,放棄你的任意,放大你的善良,找回你的美好,善待自己的感情,在感情的世界裏有你美好的明天。

 

 

 

咖啡杯曼妮小小小滴心得.......                                   

 

女人們~若性~妳把它當武器~  

 

輕易的擄獲了男人....... 

但別忘了...這武器~紅唇任何一個女人都能輕易擁有.... 

向右擁抱妳的男人會輕易上妳的勾...勢必也容易上別的女人的勾....向左擁抱 

這樣的動物小狗值得妳保有嗎? 他的價值在哪? 

用這武器前...請想想... 

咖啡杯方便釣到的男人~會同等於妳得到的愛情~那麼的輕易與廉價 

 

 

 

 

曼妮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

成長與成熟

曼妮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引述

是誰斷送孩子競爭力

 

是誰斷送孩子競爭力          [網路文章分享]
幾年來有很多人大罵教改讓孩子的程度變差,孩子的國際競爭力喪失云云。
教改工程浩大,我不認為可以完全歸責於哪個人或者是哪個政黨的的錯誤。 坦白說,我非常不同意這種把複雜問題過分簡化的結果。我所想的是為什麼我們在批評教育官員或者是責怪學校老師時,何不想想我們自己?我早上出去運動時,都得經過一所國小校門口。最近也有機會全程參加一場國小運動會。一些發生在周遭的觀察,每天由家長、學生、老師所共同擔綱演出的「互動記」令我印象深刻。
可以很確定的是:這些孩子的競爭力的確是斷送在我們大人的手中,這不是小孩子的錯!如果大家有空的話,只要找一天到任何一個國小校門口去看看,您有很大的機會會發現每天都在上演的戲碼:
一、大人充當書僮,幫小孩背書包。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大人的寶貝,所以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受苦。有些人更覺得自己童年時受過不少罪,所以發誓要讓孩子過好日子。校門口一堆家長或外傭當書僮,為孩子們背著書包與水壺。這個書包真的重得令孩子無法負擔嗎?背書包上學是小朋友學習為自己的工作負責的基本功,更是形於外壓力訓練的開始。我無法想像這些連最基礎的訓練機會都被家長剝奪之後,這個孩子將來還有何抗壓力可言?
二、家長隨意停車,堅持送小孩過馬路。一般而言,在校門口附近的斑馬線都有導護家長或老師負責學生穿越馬路之安全工作。家長們「不放心」導護家長或老師護送孩子自己過馬路,寧願隨便把車子一停,不管後面堵車如何嚴重,非要把孩子送到校門口,甚至送到教室!此時,孩子扮演的角色是皇帝。而這個皇帝不是自願的,是家長們自己塑造出來的。從小學習的「遵守交通規則」在這裡蕩然無存,最糟糕的是在小孩子與他的同學面前做了最壞的示範。家長們在埋怨小孩子霸道、不守規矩的同時,怪誰?家長們應該好好思索,應該很容易有答案。
三、孩子目無尊長,家長視若無睹。我還記得以前上小學時,師長所教的第一件事就是遇到師長必須要先行脫帽,然後敬禮向老師問好。這項教育並不八股,而是最基本的禮貌,也是尊師重道的開始。但是,當我經過校門口時,看到孩子們對於導護老師站在門口,幾乎都是老師主動向小朋友打招呼。有些小朋友至少還禮貌地回應,然而我看到更多的小朋友是面無表情地走進校園。更令人訝異的是家長似乎也不以為意,這種情形讓我頗為震驚!
四、孩子不願下車,家長苦苦哀求。校門口擠了一堆轎車,裡面的「小霸王」也許還沒睡醒,或者心情不好。車門已經打開,但孩子就是不下車。孩子鬧脾氣稀鬆平常,倒也沒有什麼特別,但是家長的現場處理方式就令人大開眼界!說理者有之,大罵者有之,僵持者有之,最「精采」者莫過於苦苦哀求。爸爸媽媽苦口婆心答應帶他去麥當勞、買他喜歡的玩具,似乎只是希望他龍心大悅,而不是教育他什麼才是對的。只要他肯下車,小孩就可以對大人予取予求。這種每天都可以來一次的機會,將成為孩子「習慣性」要脅家長的籌碼。


門口的戲碼精采,一場國小運動會我在場外欣賞的「劇情」也不遑多讓。學生表演開始,理應場地清場讓表演能夠順利進行。然而,沒想到音樂一開始,一大群家長竟然全部衝到表演隊伍當中為他們的寶貝孩子攝影!台上開始廣播請家長退出,如要攝影請家長蹲下,免得擋住其他來賓。然而,家長依然我行我素,他家的孩子最重要,其他團體紀律與秩序蕩然無存。


河比賽非常激烈,往往得要纏鬥許久才分得出勝負。而在這個運動會上我看到最不可思議的一幕。孩子們的天賦、聰穎容有高低,學習成績也因而會有差異。但是,這些真的不是最重要的事!生活教育與學習態度才是孩子未來足以影響一生的條件。許多家長把「教育」這件事全部丟給學校老師或教育官員,是多麼的謬誤。在許多人自以為提出「專業教育理念」的同時,我建議或許先想想我們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否即為「教育最大絆腳石」?


孩子的競爭力是否就是斷送在我們手中?
教養兒女的金科玉律
已有愈來愈多的跡象顯示,強調尊重孩子、鼓勵孩子的新觀念橫掃台灣,卻被有些人解釋為「少管」或「不管」,以致教出不少「小霸王」、「蠟筆小新」,和自殘或傷人甚至動輒殺人取人性命的青少年。美國的情況類似台灣,被寵壞的孩子類似惡霸,使得愈來愈多心理及教育專家發展出更新的教育理論「合理管教」。


母應該以愛為基礎教兒女「紀律」的觀念。心理學教授史坦伯格指出,教養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參與不足」以及誤解了「把孩子當朋友對待」的真義,以為是放他完全自由,以致無法掌握孩子的行為與行蹤。
孩子為中心」的理念已成為縱容惡行的藉口,《對孩子期許更高》一書的作者戴門教授指出。其實,教育要兼顧敏感度與嚴格的,如果父母有引導、有規範,可以避免孩子身心出狀況。家庭心理專家蘿絲蒙指出,孩子性格發展期,教養需要適量維他命N。也就是說,父母要能勇於對孩子說「NO」,孩子才能學會分辨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
綜合專家意見,合理管教,父母有金科玉律:
1. 當父母,不是當朋友。
當父母第一要事就是不要只想當孩子的朋友,因為「父母」的意義就是給孩子立下規矩,讓他明白「底線」在哪兒,美國心理學家霍恩指出,孩子需要的是教導他如何解決問題的「領袖」,而不是只聽他訴苦哭泣卻束手無策的「朋友」。澳洲親子專家畢德福也說,孩子需要知道「規矩」是什麼,家裡誰「作主」,這樣孩子才能有所依循,在「安全」的感覺中成長。所謂「尊重孩子」並非放任孩子為所欲為,「把孩子當朋友對待」也不是不教他規矩禮貌,否則孩子很容易依人性傾向主張「只要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不懂尊重父母、也不會尊重其他人,教育學者魏世台說,她對「現代父母太常向兒女說抱歉」很不以為然,常見職業婦女7點趕回家向兒女說「抱歉,還沒煮晚飯」,而那些抱怨媽媽沒早點回家煮飯的孩子都已十歲以上,還在看電視不懂做家事。
2. 及早規範
孩子從小就要管教,如果小時候不給他訂下規矩,長大要管就會遭遇抗拒,管不動也管不住。管教態度要前後一致,尤其要避免和孩子討價還價,否則會讓孩子誤以為規矩與原則都有商量餘地,一旦他們有過這樣「談判」經驗,反而吃定父母,教養當然也成了空談。


3. 花時間與孩子相處
愛孩子、教養孩子是要和孩子相處。很多父母過份強調親子相處重「質」就夠了,與兒女相處只是蜻蜓點水打個照面,但當孩子碰到問題需要有人和他談談時卻不見父母蹤影。切記問題不等人,相處有品質不能做為藉口,取代孩子希望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心理學教授史坦伯格指出,「較常與父母在一起的孩子一般表現都比較好。」
4. 控制電子媒體
研究發現美國22~34%的年輕受刑人有意識的模仿從電視看來的犯罪技巧。事實上,孩子長期受到來自暴力色情的卡通、電視影集、綜藝節目以至新聞報導等,各種色情、暴力訊息制約,模仿媒體兩性親密行為,青少年學電視主持人低俗用語,殺人而無悔意的實例屢見不鮮。 另一項追蹤12年的研究也發現,大量收視暴力電視節目的人後來犯罪、攻擊性及對子女嚴懲的傾向較高。「在提供性教育方面,流行文化代替了父母、宗教與學校的功能,是現代青少年的一大不幸,」史坦伯格慨道。 美國心理學家卡倫主張,父母應該規定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和內容,才能避免孩子受影響。美國醫學會建議父母除了監督孩子觀看的電視節目內容,也要將每天觀看的時間限制在2小時內。
5. 了解孩子在做什麼
孩子在家無人監護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大人不在,孩子確實容易有偏差行為,例如在鄰里街坊間打破窗戶或順手牽羊。而即使大人在家,卻不知道孩子在做什麼,一樣非常危險,有小學生打色情電話,青少年上網下載色情圖片,網上交友被誘離家等等,都是家人在家關起門來做的。但是,如果能先安排好孩子的課後活動,並且善用家人、鄰居、朋友等後援力量支持,即使雙薪家庭一樣可以放心。
6. 不要誤解「維護孩子自尊心」的真義
真正的「肯定個人自尊」,應來自他真的達成某些挑戰,而不是凡事必讚美。少棒隊員未盡外野職守,即使隊伍拿名次,他仍不能共享光榮。戴門教授認為很多父母動輒把孩子當星星捧上天,使得「維護孩子自尊」一詞失去真正的意義。美國父親協會宏恩指出,太受保護的孩子無法自己解決問題。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以致過份呵護孩子,即使孩子沒特別努力也大聲讚賞,反而使得孩子缺乏從錯誤與挫折中學習如何處理困難與自己情緒的機會。許多專家認為,孩子需要的是適當的自尊,否則,一旦承受不住挫折,輕則頹喪憂鬱,重則自傷傷人。憂鬱症年齡層逐漸往青少年移動,自殺成為風潮,是全球父母都應注意的警訊。

曼妮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引述

丈夫心胸寬廣妻子不容易衰老

 

心理研究:丈夫心胸寬廣妻子不容易衰老      [網路新聞]


(中央社台北7日電)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心胸寬廣、不輕易發脾氣的丈夫,能夠包容遷就妻子有這樣的丈夫,妻子會皮膚光滑細膩,不容易長暗瘡和色斑,也不容易衰老。
上海「解放日報」報導


內向、寡言少語又心胸狹隘的丈夫,他們的妻子大多會鬱鬱寡歡,皮膚粗糙;粗暴、脾氣壞、不會體貼人、容易吃醋、動不動就責罵妻子的丈夫,他們的妻子皮膚容易長黃褐斑,容易衰老,頭髮變白。
喜歡尋花問柳,常藉故不回家,但有時在家又會逗妻子高興,在應酬場合表現得與妻子十分恩愛的丈夫,他們的妻子皮膚和肌肉容易鬆弛,眼部容易出現皺紋,而且身體不太好,人也容易消瘦衰老。  


專家研究同時發現,身體肥胖的人走路時,骨盆和腰椎會不由自主地向前傾斜,重心前移,腰部受力就會變大。如果鞋子穿得不合適,導致受力不均,損害的不僅是腳,還會造成腰部的勞損。專家認為,胖人並不適合穿平底鞋。因為鞋底太薄的鞋不具有緩衝作用。


身體肥胖的女性會比常人更容易受到扁平足、排尿功能減弱、腰椎受損等症狀的侵害。因此,肥胖女性最好不要穿平底鞋和細高跟鞋,應儘量選5公分以下的圓頭坡跟鞋。


現在不少女性因為冬季怕冷,整日很少出門,更不用說經常到外面曬曬太陽了。其實,最新研究顯示,從健康角度看,女性是最需要接受冬季陽光洗禮的人群。英國科學家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經常沐浴陽光的女性,要比少見陽光的同齡女性生理上更年輕,更易減緩衰老進程。
科學家發現,味覺也有男女之分,女人的味覺比男人更勝一籌。丹麥科學傳播中心的研究結果顯示,在識別不同濃度的甜味和酸味方面,女性表現得更突出。而在識別相同濃度的甜味和酸味時,男性調動的味蕾數分別比女性多出10%20%研究解釋了為什麼女性喜歡淡味型飲料,男性喜歡濃味型飲料。
另外,英國一項研究發現,儘管孩子青春期時與父母爭吵不斷,但他們22歲起態度會轉變,開始認識到家人的重要性。調查顯示,子女22歲時開始理解父母,感激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

曼妮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From    Yahoo新聞: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222/78/20suf.html


 


台灣地區,令人不勝唏噓的事情~可以的話一起來幫忙...


收養近兩百隻流浪犬的愛狗人士賈鴻秋,日前跌倒住院,


經多日急救仍回天乏術,昨天宣告死亡。



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不忍狗兒挨餓,發起「搶救賈鴻秋兩百隻斷糧狗大作戰」,


廣募狗糧和餵食志工,盼助狗兒渡過難關。


賈鴻秋原本擔任英文老師,因愛狗心切,


三年多前在鴻海公司門前下跪,向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請命,


希望郭台銘捐款拯救流浪犬。



狗場飼料募集地點:


台北縣淡水鎮學府路兩百號,


註明「賈老師狗場」收。

曼妮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

牛肉羅宋湯


牛肉羅宋湯                                  攝影 * 文 / ㄚ萬

材料: 牛肉, 洋蔥, 紅蘿蔔, 洋菇, 芹菜, 蕃茄, 馬鈴薯, 薑, 大蒜


調味: 海鹽, 少許油



做法:

1. 先將所有材料洗淨備用. 切薑片, 大蒜去膜洗淨.


2. 起油鍋, 小火爆香薑片, 加入牛肉繼續拌炒至肉微結實.


3. 加入洋蔥拌炒, 加入洋菇拌炒, 加入蕃茄拌炒.


4. 最後加入芹菜, 紅蘿蔔, 馬鈴薯, 清水高湯後繼續中小火燉煮.


5. 直到紅蘿蔔軟爛, 此時的牛肉彈牙的口感即可, 加入海鹽調味攪拌後即可關火.


6. 起鍋前加入並灑上蔥花增加香氣, 亦可加上少許的義大利綜合香料增加香氣.  


  

  

 

 完成囉~~ 上菜!!

說明:


1. 這道菜其實沒有太多的技巧, 但是記得薑片一定要小火爆香到微捲曲, 肉一定要炒過比較Q彈, 加入芹菜在香氣上可以加分許多喔, 當然最後可以依照個人喜愛的口味加上胡椒粒或是義大利綜合辛香料, 頓時就可以有異國料理的風味喔.


2. 這道菜若當餐沒有吃完, 在下一餐可以用米漿粉(太白粉, 玉米粉都可)勾薄芡, 淋在飯上就是一道好吃的牛肉燴飯喔.


3. 芡汁若再勾得濃稠一些的話, 則可放在夾熱狗的麵包中也很好吃喔.


 

曼妮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

釘子的故事


 







37



......

















..
......
.......

....
........
....
..
...

....
....
..

..
....



曼妮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矛盾十誡

矛盾十誡說的真是太好了,相信是我們常常遇到的事情,但是不管怎樣堅持對的繼續做吧!

引用[老闆不說但要你做到的事],演說家暨作家:肯特.齊思 在矛盾十誡中所提:


1. 人是不合邏輯,不理性而且自私的,不管怎樣,還是要愛人
2. 做好事時,人們會說你別有用心,不管怎樣還是要做好事。
3. 你成功後將會贏得假的朋友及真的敵人。不管怎樣,還是要行善。
4. 你今天行的善事,明天將會被淡忘。不管怎樣還是要行善。
5. 誠實與坦率常使你受到傷害。不管怎樣,還是要誠實與坦率
6. 目光偉大的偉人,可能會被目光狹隘的小人給擊倒。不管怎樣,還是要擁有遠大的目光。
7. 人們同情失敗者,但卻只追隨勝利者。不管怎樣,還是要為弱者奮鬥。
8. 你多年建立的東西,可能毀於一旦。不管怎樣,還是要繼續建立。
9. 人們確實需要幫助,可是你真的幫助他們時,他們卻可能攻擊你。不管怎樣,還是要繼續幫助人。
10 你給這世界你所擁有的最美好的東西,但你需要支持的時候,別人卻以最惡劣的態度對待你。

不管怎樣,還是要給予這個世界你所擁有的最美好的東西。


 

 


如上From: Selina Hung: 矛盾十誡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144567496635&comments#/note.php?note_id=144567496635&id=1557006540&ref=mf


 


 


 



From:單眼-曼公手090926


 


 


 


曼妮我看完如上的文章後,心裡有種釋懷的感覺~很棒!


好言好語,分享給大家吧!^^


 


 



From:單眼-曼手(文化大學後山夜景)


 


 


 


 



曼妮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引述

從吵架中,觀察對方的愛有多少




便

..







....滿




.....?

2
...




.....

....
........
.....

....





..


....



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也勢..也算是很任性的一個..
凡事都只講感覺....就連說....開自我主義..
........
........
....~"~
..
..

..
....
....
....
......



曼妮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From: 兩性作家黃子容幸福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boymeetsgirl520/article?mid=93934&prev=94243&next=93854

 

 

 

 

 

 

引用他人網誌:送愛心到台東家扶

 

 

 

親愛的一年愛班同學們,台東家扶中心需要大家的愛心喔!4/11()早上10:00大家一起把愛傳出去吧!幫助台東家扶中心的小朋友們!

分類:子容愛說話

2009/04/02 22:14

親愛的一年愛班同學們

讓我們一起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吧!

台東家扶中心很需要我們的幫助,

我們已經跟貨運公司訂了一個貨櫃車

要運物資下去台東,

幫助這2902位的小朋友(大多是偏遠山區的小朋友)

所以物資特別缺乏!

 

子容需要大家的愛心一起幫忙!

請大家熱情的捐贈物資,讓我們一起幫助這些小朋友們!

一年愛班的同學們,

我想大家跟子容一樣,

都會想要為他們盡些心力,

所以子容發起這樣的活動

 

讓我們一起幫助這些孩子們好嗎?

目前透由台東家扶中心的曾小姐告知

目前急需要的物資是奶粉,現在已經完全沒有奶粉了

奶粉現在有缺新生兒奶粉、3-6個月嬰兒奶粉、

3歲以下幼兒奶粉、3-7歲幼兒奶粉(這是目前最缺的物資)

其餘的是食品類,目前缺米、沙拉油、醬油、泡麵、麵條、食品類的都可以。

其他的日用品也都歡迎,例如衛生紙、盥洗用品.....

 

我想各位同學們,你們可以依照自己的能力,捐贈這些物資,

當然子容也很建議大家捐些食品,因為這麼多的孩子

食物肯定是十分需要的,而且需要量是最大的

例如:米、麵條、泡麵(比較不會有腐壞的問題)

 

當然外縣市的朋友們,如果無法參與我們的活動,

你也可以自行將物資捐贈到台東家扶中心去。

如果台東的朋友,你們也可以自行將物資送過去

地址是:台東市正氣北路25574   電話:089-323804  小姐

或是捐款劃撥帳號:00432159  戶名  台東家扶

 

所以這個活動是全省各地的朋友,

都可以盡你一點的心力幫助他們的

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如果你有物資想要捐贈給這些小朋友

請大家4/11()星期六早上,10:00~12:00之間

物資集合地點:台北縣永和國小中正路的門口

物資集合完畢之後,貨櫃會到台東,會滿載我們的愛心到台東家扶

請大家公襄盛舉!

感謝大家!

歡迎全家一起來,告訴你的孩子,可以付出的人最快樂!

這是一個寶貴的機會教育!

4/11星期六,我們永和國小見!

 

 

活動時間:4/11()早上10:0~12:00

活動地點(物資集合地點)台北縣永和國小    3號的校門口

(座談會對面那個門口)中正路上的,就在座談會對面

 

 

 

 

 

 

 

曼妮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下文感謝Yahoo菩子的分享哦!

菩子Yahoo文章:


 

 

 

 

心五四運動                                       法鼓山 聖嚴法師

 



二十一世紀的生活主張 

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業 
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該要 
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四感:感化、感動、感恩、感謝 
四褔:知褔、惜褔、培褔、種褔 

「心」五四運動就是以四安、四要、四它、四感、四褔等五種方法,來完成以心靈環保為首的「四環」運動,這是法鼓山邁向第二個十年的重點工作目標,相信也是二十一世紀全球人類所共同需要的社會運動。

凡是有遠見的人,都已預知二十一世紀的科技文明,會以極驚人的速度進展,它為人類帶來的,恐怕是禍不是褔,對於地球資源的損耗及自然環境的破壞,將難以想像。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從人類價值觀的轉化,人類心靈的淨化著手,以人文社會的關懷來制約並引導科技的發展,使之為人類服務,而非把人類帶向毀滅。

法鼓山的心五四是一項精神啟蒙運動,也是現代人所需要的生活教教育,以法鼓山現有的基礎、以國內的良好形像,以及在國際間所擁有的聲望,心五四運動一定會給世界人類帶來光明的願景。
「心五四」的條目之中沒有佛學專用名詞,淡化了宗教色彩,可讓世界上各種民族文化及宗教背景的所有人類共同使用。但是它的內涵,即是佛法的「心」法,那不是狹義的宗教信仰,而是淨化了的人文社會價值觀以及其實施的方法。它可以深人佛法,卻不會與任何其他民族文化及宗教背景相牴觸,所以這項運動,必將是可久又可大的。 

「心」五四運動的時代意義 

「心」五四運動是將佛法中深奧難懂的名相學理,轉化為一般人都能夠理解、接受,並在生活中運用的觀念和方法。這是法鼓山多年努力所完成的成果,名詞雖然是新創的,但是實質的精神和內涵依舊是佛法。 

法鼓山將心五四定位為「二十一世紀的生活主張」,它不是標語、口號、花招,是一項心靈建設的工程。 

事實上,心五四不是現在才有,早在釋迦牟尼佛時化就有了。釋尊在人間示現說法,主要的對象是人,為的是將佛法普遍的弘揚在人的生活中,使人能夠得到啟蒙,而來改善自己的困境,開發自己本有的心地光明──也可以稱之為心智或智慧。同時,在生活之中用佛法的觀念和方法,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隨時隨地建設自己中心的清涼淨土。 

「心」就是觀念及心智,佛法說的就是「心」法,中國的襌法也叫做「心」法,那即是一種智慧,部份是先天的,部份是後天的。換句話說,是具備了先天的條件,然後再加上後天的培養和開發而成。如果有人不容易接受培養和開發,那是因為他們不願意改變自己。 

以觀念的建立來說,那是自小慢慢養成的。自童年時起,人們逐漸形成自己的想法,但尚未成熟,到了成年以後才逐漸具備成熟的觀念,進一步成為個人的主張和想法。一個人既有的觀念不是不能改變,尤其是在遭受到無法解決的痛苦、困境、災難時,如果有人告訴他某種觀念,幫助他把問題解決,就可能讓他轉變舊觀念,接受新觀念;心理醫生的諮商,宗教師的開導,還有親友間的心靈對話,都具有這種功能,能幫助一個人找到適應環境,與人和諧相處的方法。 
與人間、心靈結合 

心五四就是運用佛法來調整我們的觀念,開發我們的心智。以往,因為佛經裡的專有名詞大家都不太容易理解,再加上有許多人把佛法變成一種玄妙深奧的學問,或者是一種神奇的體驗,所以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及觀念不太相應。事實上,這並不是佛陀的本意。佛陀所說的法,對任何人不論性別、年齡、種族、職業,不管有無知識、學問,都可以用來開發心智,轉化觀念,改善行為,以適應當下的生活環境。 

我曾經提出「在人世間遍弘生活佛法,在火宅中建設清涼淨土」這兩句話。「在人世間遍弘生活佛法」就能夠提昇人的品質,改善我們的生活品質;「在火宅中建設清涼淨土」就可以保護我們不被「火」灼傷。 

所謂「火宅」是指欲、色、無色的三界,包括我們所處的這個人間;「火」則譬喻為憂苦、焦慮、忿怒、恐懼、多疑、妒忌、放不下等種種煩惱。釋迦牟尼佛在三界中,希望把佛法普及之後,人們不論遇到任何順逆因緣,都不憂慮、不恐懼、不驕狂、不氣餒、不失意、不沮喪,讓每一個人心中顯現出清涼淨土。這也是正是法鼓山的理念。 

淡化宗教玄深色彩 

心五四包含了「四安」、「四要」、「四它」、「四感」、「四褔」五大要項,每一要項又涵攝四種「心」的觀念和方法,故稱心五四,這是法鼓山多年努力所累積而成的具體教材。從最初只有一個「心法」,接著提出「心靈環保」,再發展成「禮儀」、「生活」、「自然」共四種環保;接著又開展出「四安」、「四要」、「四它」、「四感」、「四褔」。這些都是我歷年來多埸講座的內容主題,為的就是淡化玄深、神奇的色彩,使佛法讓人一聽就懂,一懂就可以運用。 

法鼓山又把心五四定位為「二十一世紀的生活主張」。分開來講「四安」是「提昇人品,建立新秩序的主張」;「四它」是「解決人生困境的主張」;「四要」是「面對煩惱,安定人心的主張」;「四感」是「幫助自己,成就他人的主張」;「四褔」是「增進全人類褔祉的主張」。這些主張是大家集體創作的,是我們團體共同的主張,非我個人的主張。 

生活化的佛法 

「生活化的佛法」、「人性化的佛學」、「人間化的佛教」是心五四運動的基本精神,因為是把佛法普遍運用在生活中,所以是生活化的佛法;因為佛學是以提昇人性為本,所以是人性化的佛學;因為佛教是屬於人間的,所以是人間化的佛教。生活、人性、人間的意思不一樣,佛法、佛學、佛教三者間也有差異。 

「生活化」的佛法就是用佛法的觀念來生活,這也是目前我們法鼓山所積極推行的「佛法生活化」運動。我們在生活中就可以運用佛法,不一定非要到深山裡去。佛法講中道,既不主張縱欲享樂,也不主張無意義的苦行,不論是出家人或是在家人,日常起居、行住坐臥,從早到晚的生活,運用佛法,以一定標準的佛化生活為依據,這就是生活化的佛法。 

至於「人性化」,佛學為什麼要人性化?因為有很多人把佛學當成資料、玄學、或是一種高深的學問,結果把佛學關在象牙塔裡,變成冷冰冰的學問,而跟人間脫離密切的關係。許多人為了研究而研究,只是把佛學當成一門學問,並沒有把佛學運用在生活中,因此形成學問化,而非人性化的佛學。 
「人性化」的意思是指,以人的立場來研究佛學,研究的成果是適合人用的,能夠提昇人的素質,淨化人間。以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為例,「所訓」中就有中就有「利他為重,實用為先」兩句話,提倡利他及實用的佛學,就是人性化的佛學。 

「人間化」的佛教是心五四的基本精神之一。先說什麼是宗教?一個歷史悠久的正統宗教,必須具備三大條件:教主、教理、教團,也就是要有創教的歷史人物、理論的基礎、修行或實踐教理的團體,佛教就具備了這三個條件。 

所謂人間化,就是這三個條件都是以人為中心、以人為基礎而設立的,不是為了玄學、崇拜鬼神而設,所以稱之為人間化的佛教。現在有許多人不斷強調開悟,強調神秘經驗的神通感應,強調他們能夠接觸並差遣非人的靈界鬼神,這都是脫離了人的本位,都不是人間化的佛教。 

總而這之,只要是脫離了人的本位,而談佛法、研究佛學或信仰佛教,就不是生活化的佛法、人性化的佛學、人間化的佛教。心五四運動必定是生活化、人性化又人間化的。 

實踐四種環保 

心五四運動既是二十一世紀的生活主張,也是四種環保的落實。
或許有人要問:四種環保和佛法有什麼關係?事實上,心靈環保的「心」就是佛法。而以禮儀環保來看,佛法是常重視禮儀的,其中包括戒律、威儀、持戒,而遵守律儀甚至就是佛法旳根本基礎。生活環保,就是佛法生活化。所謂自然環保,以佛法來講,一個人的身心是正報,所處的世界環境是依報,依正二報就是自己的道埸,每個人都要用正報在依報中修道,所以必須要護環境,就像愛護自己的身體一樣,因此,這四種環保的根本內涵都是佛法。 

精神啟蒙運動的生活教育 

作為一項精神啟蒙運動,心五四的目標是將佛法生活化,這是一種生活教育。是以精神啟蒙運動的生活教育,實踐法鼓山所提倡的三大教育,即大學院教育、大關懷教育,以及大普化教育,推動「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 

或許有人會問:大學院教育是不是佛法生活化?答案是肯定的,包括課程、校園的境教,都是朝此一目標努力。目前中華佛學研究已在推動佛法生活化的教育,因為我們是以「實用為先」,而「實用為先」就是人間化的、人性化的、生活化的佛法。 

至於如何推動心五四運動,可從兩個方向思考,一方面淡化宗教固有名相色彩,入世化俗;另一方面,要充實佛法精神,避免隨世流俗。 

所謂淡化宗教色彩,主要是指不以靈異現象及神通能力等神秘經驗作為號召,不強調偶像崇拜,不以活人、靈物、靈力為偶像。佛法的最高原則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非法非非法」、「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法皆非佛法」,所以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還一再地說:我講的都不是真實法,都是方便法,都是權巧法。 

大多數的宗教都是屬於「創造神」的信仰,以及靈異現象的崇拜;而佛法不講「創造神」,對於靈異及神通,佛經中雖也有介紹,但定不是佛法的重心所在,尤其中國的禪宗,更是不主張利用靈異及神通來吸引信眾,因此中國的禪宗是最人間化的、人性化的、生活化的佛教。

有人擔心、害怕,以為淡化了宗教色彩,便會失去我們原有的方向,對此,大眾要有信心,我們還是會不斷地充實佛法的精神,在世間中影響世間,在世俗中轉化世俗。我們不隨波逐流,相反地,要作中流砥柱,入世化俗。

推動心五四,為了避免天馬行空、不著邊際,著力點是由法鼓山僧團、護法體系先開始,研擬具體方案,選擇定點設立示範區,再漸次將成果推廣到家庭、社區、校園,乃至於全世界。
在此同時,我們可以運用網際網路,以中英文等各種不同的語言,將心五四變成國際化的語言,全世界都能認同的觀念。 

四安:提昇人品的主張─安心、安身、安家、安業 

我們要把佛法落實在人間的社會。把佛法送到每一個人的家庭裡,讓每一個家庭都能接觸佛法的「慈悲之光」、「智慧之光」。為人間帶來溫暖,讓人人都能身安、心安、家安、業安,這個才是真正可靠且究竟的平安。 

安心─在於少欲 

少欲知足,就不會有強烈的欲望而貪得無厭,就能夠安自己的心。
安他人的心是一種菩薩行為,也是一種慈悲願心,發起悲願來福利眾生,為他人謀求福利;否則僅僅少欲知足,不但不夠積極,甚至還有可能是消極的。

上等人安心於道,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中等人安心於事,給他適量而較忙的工作,他就不會自尋煩惱,或為他人製造煩惱。下等人只知安心於名利物欲的追求。希望大家,至少能做到心於事,而非做個追逐名利的下等人。 

安身─在於勸儉 

人是應該工作,但工作不等於人生,人生也不僅是為了物質中富裕而工作,更不僅是為了滿足物欲的享受而勤勞地工作。乃是為了健康的身心以及感恩的奉獻而工作。

勸勞努力除了讓身體健康、心裡平安,還多半會得到物質的報酬,但是有了物質的報酬,必須節制地使用,否則為了享受物慾,對身心又會產生不健康的行為,換句話說,也就是勤勞以後,應該要儉樸,所以「勤勞」、「節儉」這兩個原則是身體健康的秘訣。同時,儉樸的結果,便會擁有很多福利,可以提供給他人,到那時候你將會是一個人人都喜歡、人人都讚歎的人。 

安家─在於敬愛 

家庭的溫暖在於互相敬愛,家庭的可貴在於互相幫助。互助的意思,是讓需要接受幫忙的人,能夠得到幫助。幫助對方的時候,不要趾高氣揚,不要認為自己是施恩者,別人應該感謝你;而是應該心存感謝,感謝他讓你有機會來做奉獻,有機會在為他人服務之中獲得成長。

安家的要領是互相尊敬、互相學習、互相體諒、彼此關懷、彼此感恩、彼此奉獻。僅在物質上把自己的家安頓好,不算是真正的安家;真正的安家,是要使得家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各盡其力,各守其分。 

安業─在於廉正 

一般人所講的安業,是指對他自己的職業、工作,要有安定和保障。可是若以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與精進為範圍,便已經將個人行為,以及工作都包含在內了。

我們應該注意自己的行為,安於身口意三業的本分,不要輕舉妄動、沒有準則,不胡言亂語、信口開河,也不要心猿意馬、三心二意,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必須遵守的修養。

敬業樂群雖是老生常談,但很不容易做到,縱然在平常做得事事成功,稱心如意,一旦有一些波折、困擾、難題出現的時候,就會懷疑所做旳工作,是為誰辛苦為誰忙?若出現了這些想法,就不是敬業樂群了。

敬業就是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負責認真;精進是努力不懈、全心投入。如果你的心力、體力、能力,樣樣都是持著保留的態度,就不叫敬業精進了。

對自己的任何行為,都應以「利人便是利己」的觀點來考量,不為自己的利益而追求,但為他人旳福利而努力,並且是以他人旳遠利與近利來考慮、來設想。不論在家中、在公司,乃至在任何場合,如果都能夠用這樣的心態來面對,相信你就會很有人緣,也會很得人心。 

四要:安定人心的主張─需要、想要、能要、該要 

現代社會由於物質文明過度蓬勃、結構變化太快,造成人類價值觀念混淆,以致於不清楚什麼是真正的需要,什麼是貪求的想要,什麼是實至名歸的能要,什麼是責任所在的應該要。因為無法釐清這四要:「需要」、「想要」、「該要」、「能要」的分際,所以大部份人都是跟著社會氣潮流而人云亦云,只要別人有的,我也要有。

而且現代人往往是:「需要的東西不多,想要的東西太多。」再加上不應該要的也要,不能夠要的也要,結果想要得不到,便會導致人心不安定,社會問題叢生。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需要」是什麼?就是少了它就不能活,例如:陽光、空氣、水分、起碼的食物、禦寒的衣服,避風遮雨的房子,在我們這個時代,基本的交通工具、電腦、電話也成為需要的,有這些必需品並不算是欲望。

欲望是什麼呢?是除了必需品之外的奢侈品、裝飾品,只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或撐場面用的東西。不過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地位,為了配合當時環境因緣,還是要有一定程度的莊嚴,那也可算是一種需要,但一定有適度拿捏的分寸。

生命中真正需要的東西並不多,但是從主觀的立場看,會覺得沒有了它生命很空虛、很無柰,覺得活得沒有意義,這純粹是個人的價值判斷。

所以,如果只是講「需要」,定義非常模糊,在衡量「需要」與「想要」間的差異時,應該分別從自我觀點,以及總體客觀的立場同時來考量。 
能不能要?該不該要? 

「能要」的意思是說,在個人能力範圍許可下,以努力付出而獲得所需要的東西,但若能力不足,就該讓賢,不必強求。在我們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包括名、利、權、位、感情等,著實引人欣羨與渴求。但是在要想得到它時,必須仔細想想:自己的能力及付出是否實至名歸?是否已經水到渠成,而不是過度強求?如果付出不夠多,能力、因緣皆不具足,還希望能得到它,這便是貪圖非分,只會增加痛苦與傷害。

至於「該要」、「不該要」,若以時下年輕人流行的一句話:「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而言,便是沒有分清楚該要,不該要的分際。

一般人的慾望無窮,喜歡的、想要的事物太多了,應該要自問該不該喜歡?該不該取得?例如名位財勢,人人都喜歡,可是非分之名,是虛名;非分之財,是橫財、不義之財,非分之位是虛位,這些都不應該要。當然,如果是實至名歸,自是受之無愧,甚且是一種鼓勵。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需要的東西並不多,想要的東西非常多,需要的東西應該要,想要的東西不重要。

我們應該從「心靈環保」的角度出發,一方面保護我們的心不受環境的污染,增強對環境的「免疫系統」;一方面內心不會有妒忌、憤怒、猜忌、自私等種種不好的心念,使得環境變得更糟糕。並從中覺察到自己的起心動念,清楚知道自己的「需要」,化解個人慾望的「想要」。
在人生的過程中,若能清楚明白這「四要」,便能有明確的方向感,而且也會過得很平安。 

四它:解決困境的主張─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生活中難免出現逆境,我經常勸勉大家,處理棘手的問題時,應該坦然地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也就是說,遇到任何困難、艱辛、不平的情況,都不逃避,因為逃避不能解決問題,只有用智慧把責任擔負起來,才能真正從困擾的問題中獲得解脫。 
面對煩惱的方法 

如何面對問題?即是告訴自己:任何事物、現象的發生,都有它一定的原因,我們不須追究原因,也無暇追究原因,唯有面對它、改善它,才是最直接、最要緊的。

很多人都說,我是好人,為什麼我還要遭受這麼多的苦難?我們要知道,有物質之身就有果報、就有障礙,如同有大地山川,就有風雨雲霧。即使是大修行者也要受果報的,例如佛陀曾遭大石塊擊傷,也曾罹患重病。但是果報和障礙未必會招來煩惱,大修行者跟凡夫的差異就在於此。 
凡夫被自身的遭遇所苦,信心就會退轉;大修行者可以放下自我,不被煩惱所障。我們學佛,就是要學習佛的智慧,清楚知煩惱的緣起,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因果必須配合因緣。對於任何情況,如果能夠改善它,當予以改善,若不能改善,便面對它、接受它,絕不逃避,但是要盡力改善。逃避責任,逃避果報,是不合算的,改善情況才是最聰明的。
經過計劃的事物也不定完全可靠,也會發生意料之外的情況,這時候就應該要接受它,然後想辦法處理它,因為,因緣就是如此。

所以,如果計畫好的事在過程中發生問題,不必傷心也不必失望,應該繼續努力,促成因緣,還是成功的機會;如果經過詳細的考慮,判斷因緣不可能促成,那也只好放下它,這和未經努力就放棄是截然不同的。 

放下自己也放下別人 

放不下自己是沒有智慧,放不下別人是沒有慈悲。能作如此想,對一切人都會生起同情心與尊敬心。同情人家也是未解脫的凡夫,尊敬人家也有獨立的人格。

平常生活中,襌如何教人安心呢?禪的態度是:知道事實,面對事實,處理事實,然後就把它放下。無論遭遇任何狀況,都不會認為它是一件不得了的事,如果已經知道可能會發生麼不如意的事,能讓它不發生是最好的;如果它一定要發生,擔心又有什麼用?擔心、憂慮不僅幫不了忙,可能還會令情況變得更嚴重,唯有面對它才是最好的辦法。

我常常遇到一些好像正被困在火海中的人,來向我求救。通常我會傾聽他們的問題,知道他們所焦慮的是什麼,但不會將他們的焦慮,變成我自己的夢魘。

我給他們的建議有一個原則:對感情的問題,宜用理智來處理;對家族的問題,宜用倫理來處理;即使發生了不得了的大事,也應用時間來化解、淡化;如果真是無法避免的倒楣事,那只有面對它、接受它;能夠面對它、接受它,就等於是在處理它,既然已經處理了,也就不必再為它擔心,應該放下它下,不要老是想著:「我怎麼辦?」而是睡覺時照樣睡覺,吃飯時照樣吃飯,該怎麼生活就怎樣生活。   

四感:與人相處的主張─感恩、感謝、感化、感動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具體實踐自助助人的修行呢?可從「四感」─感恩、感謝、感化、感動來著手。 
感恩─奉獻、回饋不求報 

隨時隨地心存感恩,以財力、體力、智慧、心力來做一切的奉獻。奉獻的時候,態度是恭敬的,而不是以施捨心來付出,否則便會自以為是施恩者,產生自以為了不起的心態,認為自己做了很多的功德,而且一心期待對方回饋,這是不知慚愧:相反地,接受布施或服務的人,則要把對方當成恩人,感他的恩德。也就是彼此都存著奉獻、供養、感恩的心,一方以感恩的心奉獻,另一方以感恩的心來接受。

很多人嘴上說是奉獻,其實心理是在做投資生意,今天給了些什麼,明天就希望得一些回饋,事實上,這是利益交換,不是報恩,也不是奉獻,真正的奉獻是沒有條件的。 

感謝─順境、逆境皆恩人 

應該以感謝的心來接受順、逆兩種助緣,助我們一臂之力的是貴人,理當感謝;而以逆境激勵我們成長的,也是貴人,也應該感謝。事實上,我們應該把所有我們遇到、見到的每個人都當做貴人、當成恩人,都是有利於我們的人,心中便能常保平安。 

感化─知慚愧、常懺悔、以慈悲智慧感化自己 

許多佛教徒都是拿經典來教化他人、感化他人,拿佛法的標準來要求別人。 
佛法是來幫助我們修行的,不是拿來度量人的,可惜很多人不僅以佛法度量人,並且以世間的道德標準來要求人,卻不能以身作則,如此不但不能以佛法幫助自己,又怎能對別人有助益呢? 
感化自己就是要知慚傀、常懺悔。慚愧是因為自己做得不夠好,希望能夠做更好、更努力;懺悔是因為知道自己有做錯的地方,提醒以後不要再犯錯。 

經典中告訴我們,修行大乘佛法的菩薩要到八地以上,才成為無學;而小乘的聲聞也要證了阿羅果後,才是無學。無學,就是不需要學習了,不再需要學習懺悔、慚愧了。或許有人會說:「菩薩怎麼還會有過失?菩薩還需要慚愧嗎?」事實上,菩薩要常慚愧、懺悔,才會樾愈來愈精進、愈來愈清淨、愈來愈能夠感動人。 

感動─從自己做起,以學佛所得悲智感動他人 

有人會抱怨家庭裡的成員不夠好、不能滿自己的願;或覺得社會混亂,人心不安定。總認為等別人都變好了,自己就安全了;其他人都變得認真、負責,自己就幸福了。以此標準期待他人,認為只要別人都好,自己就有福報。但卻忘了要求自己,看看自己是否滿了別人旳願。
這個世界需要佛法,自己實踐佛法最可靠的,希望人家做到是不容易的。如果大家都能用智慧來理事,以慈悲來對待人,自然能夠產生力量感動他人。

「四感」就是要我們感化自己、感動他人、感動順逆緣、感恩奉獻,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心,學習地藏菩薩的大願心,如此就能夠經得起苦難,而且不以苦難為苦難,同時又能夠在苦難之中救濟苦難,這就是自利利他、自助助人的菩薩精神。 

四福:增進福祉的主張─知福、惜福、培福、種福 

佛法的教義與修行觀念是修福與修慧。同時運用慈悲修福報,運用智慧修智慧,運用智慧培育福報,運用福報配合智慧。福報與智慧,或慈悲與智慧,這兩項如缺少一樣,修行不會圓滿。
因此,福報圓滿的人一定是智慧圓滿,智慧圓滿的人一定是福報圓滿,這就是「佛」。我們尊稱佛是「兩足尊」就是指福報及智慧都圓滿的人。

如能實踐「四福」:知福、惜福、種福、培福,並且為別人祝福,就是有大福報的人。 

知福─知足常欒,安貧樂道 

知道自己有福報是很重要的。人活在世上,最起碼都還有一口呼吸,有呼吸就等於擁有一切希望,人生充滿一切的可能,因此呼吸是很可貴的。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若能知福,則更應該說「我還有呼吸,當然滿足了。」

但是有很多人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不知道這就是我們的福報。尤其現今的社會豐衣足食,很多人是人在福中不知福,看到別人有的,也不管對方是如何努力獲得的,就希望自己也擁有,甚至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自害害人。如果我們能夠知福,就能知足,知足就能常樂。不過知足並不等於什麼都不要,而是「多也好,少也好,好到皆大歡喜」,這才是真正的知足。 

惜福─珍惜擁有,感恩圖報 

我們除了擁有呼吸外,還擁有很多東西,包括生命、財物等,而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就是人際關係、人緣,這也是你所擁有的。

惜福,就是要珍惜我們所擁有的,包括知能資源、健康資源、自然資源、社會資源等一切資源。珍惜而不浪費、不糟蹋,尤其不要糟蹋身體,不要傷害名譽、品格,甚至理念、理想,這就是惜福。 

培福─享福非福,培福有福 
 

培福就如同把今生得到的福報,種到田裡邊,它就可以培養出更多、更多的福報來。若能把全世界、全宇宙,所有十方一切眾生,都當成是培福的對象,不斷的種福,那就是有大福報的人,最後就會和佛一樣福德圓滿。 

業障的果報有時會讓人誤以為是「福報」,例如:見人養尊處優、無所事事、坐享其成,站在佛法的角度來看未必是福報。

如果能應用佛法觀念,諸行無常,任何現象沒有恆常不變的,享福不是有福,惜福、培福,才真有福。因為,當世間的福報享盡之時,緊接著就是苦報的降臨。如果我們現在能把握機會,無視於辛苦,不計較侮辱,更不為自己的名聞利養,才能助別人解決苦難,不斷地努力求進步,盡自己所能奉獻給需要幫助的人,實際上這就是在求福、培福。 

種福─成長自己、廣種福田、人人有福 

釋迦牟尼佛告訢我們,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要來種福田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福田可種,例如自己的家人、朋友,以及社會上貧苦無依需要幫助的人、以及社會、國家的利益和一切眾生的幸福,都是我們的福田。

知道要隨時隨地種福的人,是有福的人;為了要種福,必需要努力成長自己,在知識、人格、智慧,以及技能各方面都要增長,才能有更多的資源來種福田。


資料來源:法鼓山環保全球行動網

曼妮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幫自己點一盞菩薩守護的光明燈




2009/02/02 21:01


【幫自己點一盞菩薩守護的光明燈】

 

有人問我說,子容老師,過年需不需要到廟裡點光明燈、安太歲呢?

我說:『其實,我們不需要點一個有形燈,然後讓自己的心罣礙,

因為有人甚至還會三不無時去廟裡巡自己的燈。

如此擔心,萬一停電、廟裡光明燈熄了,又該怎麼辦?

點了這盞光明燈,反而讓自己的心罣愛又執著。

 

而沒點的人怎麼辦?菩薩不保佑了嗎?

沒錢點燈的人又該怎麼辦?

菩薩難道只會保佑花錢點燈的人、不保佑沒錢點光明燈的人嗎?

 

如果菩薩真的要守護點光明燈的人,應該要守護那些點不起光明燈的人

那麼我想為何要花錢點燈?有錢的人可以點燈?沒錢的人呢?

菩薩應該要為那些最需要的人點燈

點光明燈應該不能收錢(我想我這樣說,一定會被很多宮廟罵),

因為光明燈應該是給最需要的人,他們才可以點光明燈

這樣菩薩的守護才有效吧!

 

我從不到廟裡點光明燈。

我心光明、人光明,自然24小時人光明。

我也不到廟裡安太歲。

花錢安太歲,不如學會安自己的心、減少犯錯,自然不會犯太歲。

花錢點光明燈,不如點亮自己的車頭燈,讓視線光明、行車平安;

點亮自己的心燈,讓光明時時籠罩著自己的心

心光明,人光明,就不會做出不好的事情,

心光明,人光明,黑暗就會遠離你

 

你也可以常常點亮家中的電燈,讓家中光明、居家平安。

但我們不需勉強別人接受這種觀念,點光明燈就和春節貼春聯一樣,已經是一種傳統習俗。』

 

大年初六,媽媽希望我陪他去點盞光明燈,我還是陪他去了

我沒有跟他說我的觀念

我沒有強迫他接受我的想法

因為我知道,那是她深植了幾十年的觀念

我只有順從,因為我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

老人家覺得花點錢可以得到保佑,沒有什麼不好的

我覺得只要他們開心就好了

一切都OK

 

告訴大家這些,不是要大家接受我這種不點光明燈,不安太歲的想法

而是跟大家分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做法

只要隨身自在,心自在,真的無須罣礙

不要強迫別人跟你一樣,因為尊重也是一種學習

我們要學習接受別人的想法跟意見

不要一發覺別人跟你不同想法或意見,就跑去罵人或是去強迫別人

這樣對自己一點好處也沒有,反而顯露出自己的狹隘

 

心的光明燈,你點了嗎?


教大家一個不花錢的方法,幫自己點一盞菩薩的光明燈:

很誠心的跟菩薩說:

菩薩,我有一盞光明燈放在您這裡,這是菩薩您守護我的光明燈...

請菩薩為我看顧這盞無形的燈,讓我內心光明,時時光明.......


把燈點在心裏,信念有多強,菩薩守護的能量就有多大。


 

 

 

如上文章引用來至 黃子蓉老師Yahoo網站〞一年愛班〞,

有許多勵志與鬼神觀念真的挺不錯的!

大家可以進去看看哦

http://tw.myblog.yahoo.com/boymeetsgirl520/article?mid=89038&sc=1

曼妮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是引用一位名叫〞菩子〞的網誌內容<http://tw.myblog.yahoo.com/soul-dialogue/

因為他去參加了由黃子蓉老師 <
http://tw.myblog.yahoo.com/boymeetsgirl520> 主持的前世今生相關的座談會,

記錄了老師所講述的內容,就中國人對神鬼的信仰裡解說一些所以規矩、及注意事項觀念等,

大家參考看看^^

 

 

 



分享11/07心靈成長座談會

(一)【親人往生的那一刻】

當一個人在生時功德很大,往生時靈會從頭頂咻的一下就立刻離開,不會痛苦,而且臉有熱度。反之,作惡多端的人往生時,靈會從腳底慢慢的、痛苦的抽離出去,而且臉會很冰。靈在抽離肉身時,會充滿恐懼,各種念頭都會浮現,所以剛往生時,家人更需要安定往生者的心。家人在此時要堅定,不要在旁邊一直哭,往生的靈站在旁邊看到家人哭成一團會產生各種雜念。

子容 老師建議家人往生的那一刻,我們應不斷的抱著、親著往生者,請往生者安心走。老師的公公於往生時,老師和家人都是這麼做的。葬儀社的人在一旁看了很奇怪,因為很少有人會去抱著、親著屍體,但老師認為這種方式可以安撫往生者的靈,減少往生者的恐懼。

==============================

(二)【捐贈大體者,往生時菩薩會直接帶走】

捐贈大體是一個非常大的功德,因為我們的捐贈,讓初學醫者有更多熟練技巧的機會,減少未來行醫時可能的醫療疏失,更可能減少一些死於醫療疏失的冤魂。由於捐贈大體功德無量,因此這種人往生時都是由菩薩直接帶走,一身功過全部抵銷。就算罪惡重大必須下地獄,待的時間也不會太久。雖然我們犯的過錯不可能不用彌補,但捐贈大體者即使在生時有過錯,菩薩也會帶在身邊修行,讓我們能藉由苦心修行來抵過。

==============================

(三)【有眼睛的菩薩畫像,不能隨便合掌頂禮】

若有人與我們結緣非常漂亮的佛菩薩畫像,或自己買下喜愛的佛菩薩雕像,不論是畫像或雕像,只要有眼睛,那麼沒有開光點眼前絕不能拜,只能擺設純觀賞,經過時不能合掌、心中不能有任何祈禱、不可對畫像和雕像說話,否則外靈就可能進駐。若家中有許多古董,也需定期使用鹽米灑淨。

==============================

(四)【上香拜祖先的注意事項】

家中有供奉祖先者,一定要每天上香。座談會中有人提到每逢初一、十五才上香拜祖先,老師說萬萬不可,每天有上香,祖先會很開心。另外,祖先牌位外圍若有玻璃設計,需將玻璃拿開才能拜,否則我們上香時透過玻璃反射會看到自己在拜自己的影像,這樣會折壽。

==============================

(五)【茉草和鹽米的功效不同】

前往參加喪禮時,我們可以用紅包袋裝7片茉草,離開喪禮會場後半路上丟掉,接著到熱鬧的大賣場或百貨公司繞一繞再回家。回家後再拿新的七片茉草泡澡,對於收驚除煞超有效。

泡茉草和泡鹽米的功能不太相同。茉草具有特殊能量,女生如果正值生理期去碰茉草,茉草會枯死。茉草的能量相當於符,因此泡茉草相當於泡符水,是屬於高劑量的效果。泡鹽米的功效則是調整氣場,是屬於低劑量的效果,如果不方便取得茉草,泡鹽米澡時請多泡幾天。如果能夠泡茉草加鹽米,除煞效果會加乘。

如果家中沒有浴缸、不方便泡澡,也可用水盆裝茉草水由頭往下淋;或用雙手沾茉草水後,由頭頂往下拍,由身體內側往外拍。千萬不可來回搓,又把髒氣拉回來。

==============================

(六)【修口、修性、修行,勝過跑靈山】

人有一條靈和三魂,這條靈會不斷轉世投胎。許多人的其中一魂會待在往生現場不願離開。所謂的接靈,主要是讓自己的靈與前世的魂會合,讓前世的記憶回來。對於有在辦事的人而言,接靈可以提升氣場,但對一般人則沒有太大功能,頂多是擁有前世記憶。因此一般人與其汲汲營營於接靈、會靈山,不如把重點放在人生當下。跑靈山、跑宮廟,只是修行的過程,重點是要修好自己,家中就算無供奉神佛,但心中就是一座大廟,只要我們遵循菩薩道,很多時候抬頭就可見菩薩。

如果我們在修行過程真的遇到了有緣的老師,也不要因為相信這個老師,就什麼都照做,否則就是愚痴。就算是老師本身,都有可能有做錯事情的時候。請用我們的理性思考,老師所做一切是否合乎道德邏輯。迷信過頭只會害了我們自己。

==============================

(七)【菩薩的影像】

菩薩有時顯現男身、有時顯現女身。平常 老師看到的菩薩,有點類似投影,不是非常具體。但是在有一次,老師非常悲傷、內心非常需要菩薩、一邊哭泣一邊誠心向菩薩祈求的時候,慈悲的菩薩忽然現身在老師頭上,非常巨大的一尊、高達兩百多公分、還可明顯見到菩薩的裙擺飄動、影像非常具體,與平常看到的完全不同。

→ 當我們內心越相信和渴求菩薩,菩薩給我們的感應和顯像就越明顯。

==============================

(八)【菩薩讓我們問事的目的】

子容 老師自己的人生中也曾遇到許多難題,許多人 都跟 老師建議:老師,你的困難,怎麼不問菩薩如何解決?老師語重心長的說:當我們遇到問題,很多事情應當要靠自己能力解決,不能每件事都問菩薩。我們應該想想,這個事件給我們的課題是什麼?我們應該從中學會什麼?如此我們才能成長。

至於有緣前來透過子容 老師向菩薩問事的人,一旦向菩薩問完前世今生後,最重要是活在當下,而不是整天在夢想。

老師很希望我們問事之後都可以有所成長、甚至因此而讓自己有能力幫助人。一旦有能力助人,接來下就要懂得付出,也許我們的付出得不到回應,但還是要盡力散播愛和付出。這是菩薩讓我們問事的最主要目的。

這一生若沒有害人的心,努力實踐善心善行,往生時我們就可用坦蕩的心去面對佛菩薩,不會因貪了什麼,導致在往生見到佛菩薩時,心虛而不敢在菩薩面前抬頭。

==============================

(九)【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知道菩薩曾給了我們機會】

子 容 老師的朋友 陳美蒂 老師是地藏王菩薩的使者。美蒂老師在幫地藏王菩薩辦事的過程中,體驗到其實我們的善念,常常在無形中幫助我們躲過一劫。有可能我們趕時間,但在這時出現了一個需要幫助的人,我們可能因為只顧自己、沒有停下來伸出援手,剛好趕赴劫難;但也有可能我們在這個時候伸出援手,耽誤了自己的時間,卻因此躲過一劫。人們可能會懊惱幫人的結果壞了自己的事,實際上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原來就因為我們耽擱了時間,反而避開劫難。

→  子容老師的叮嚀:許多時候,不需要去計較太多,能幫的就幫,能包容的就包容。菩薩可能賜給了我們救助自己的機會,就看我們是否有包容和善念去對待別人。

==============================

(十)【9比108更有能量】

使用五色線打金剛結時,不一定要打到108個結,打9個結就很好了。事實上,9比108更有能量。此外,五色線如果斷掉,代表已經替我們擋災,斷掉的五色線需丟棄、不可再配戴。

至於風水學上的五色旗,家中磁場若是混亂,不建議於此時請五色旗回來插,五色旗的磁場和家中原先混亂磁場會形成兩股磁場互相對抗,家中磁場會更亂。

==============================

(十一)【寶貝家族衣服金色圖騰】

寶貝家族的衣服上的金色圖騰,在日本的某些寺廟可以看得到,因為這個圖騰是日本天皇皇族的象徵。在日本的傳說中,皇族都是神明降下來的,因此這個圖騰代表神明、有保平安的功能。

體質比較敏感的人,穿上這件衣服,可以感受到內心安寧。

==============================

(十二)【胎記保平安】
帶著胎記出生的人,通常是被神明作記號的人,這些人很多是生生世世已累積許多福報的人,大災難降臨人間時,神明會先救這類有記號的人。因此胎記的存在,有可能是保我們的平安。父母親請不要任意幫孩子決定處理掉胎記,由孩子長大後自己決定。

曼妮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